✐益通物流 2025-11-15 ❤ ☁0
数字化协同和多式联运正悄然重塑中国物流业的运行逻辑,使“规模增长、成本下降”从愿景变为现实。
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63.2万亿元,同比增长5.4%,而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却降至14.0%,较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这一增一降的背后,是中国物流业深刻的变革。
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实现成本降低,得益于中国物流业在智慧化转型、流程优化和多式联运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物流业的智能化变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进。在山西太原邮件处理中心,智能分拣设备使分拣效率达到每小时8万袋件,分拣准确率超过99.99%,生产效率提升90%。
无人设备也在快递配送中“大显身手”。截至2023年底,我国快递行业累计应用无人车超千辆、无人机配送快件300多万件。这些智能设备的应用,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
信息互通共享是智慧物流的关键。钦州港投入运行的联合指挥智慧控制系统,能够对进出货物进行线上全程实时监管。海关人员借助“远程卫检”系统,无需登船即可通过专业检测设备传回的数据完成外贸船卫生防疫检验。
流程优化是物流降本的核心。安徽省港航集团推动“江河海联运+集装箱直达运输”班轮化发展,打造芜湖至上海联盟直达航线,使集装箱中转效率提升1倍,企业运输费用下降近20%。
重庆海关和港口、运输企业调整思路,将货物集结地从上海改为重庆,出口货物直接运到本地港口报关查验,不仅节约了转运时间,还节省了集装箱等待船期的堆存费用。
这种“一站式”服务模式逐步在全国推广。宁波舟山港实现海铁联运“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全程服务,平均每箱降低物流成本约500元。
多式联运成为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举措。2023年,我国铁路、水路货运量在总运量中占比较2017年分别增长1.4和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利用疏港铁路、水路、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运输煤炭的比例达到91.9%。
四川成都的一家汽车进出口企业探索出大小汽车拼箱装运的办法,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当地铁路部门研发的两类新型集装箱,有效减少了货物运输中的损耗。
铁路部门还定制了专门装运小汽车的“笼车”,分为上下两层并设置专用加固工具,每节车厢可装7到12辆车,使装运效率和发送量大幅提高。
中国物流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到202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进一步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加强物流各环节协同衔接。
中国快递协会专家指出,未来需要加大物流组织方式变革,大力推行多式联运方式,将多式联运占比由目前的5%提升到7%到8%,铁路货运量由目前的9%提升到11%。
物流效率要持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离不开新技术的助力。“人工智能+物流”正在催生新模式、创造新价值。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物流业有望从“物流大国”稳步迈向“物流强国”。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创新实践只是中国高效物流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随着“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日益完善,中国物流业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未来几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物流业深度融合,物流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成本也有望持续优化。
173 0755 5682(微信同号)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由益通物流后台编辑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跨境物流行业新闻资讯,益通物流官网不具备任何原创保护和所有权,也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